新闻资讯

医院分诊排队叫号系统 不是把医院搬到网上就叫互联网医疗!

2023-10-18 12:14

互联网医疗曾经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宠儿,因为被认为最有可能诞生下一个BAT的领域,引得大批从业者前赴后继,然而互联网医疗不是把医院搬到网上、什么病都能看,一定要找到其可行的诊疗范围。

本文转载自科技日报,作者付丽丽;由亿欧编辑整理,供行业人士参考。

2017年初,广州首个互联网医院顺利落成。

“广州互联网医院是推进中国梦——健康梦的具体实践。”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希望它作为全国首个一线城市的互联网医院,通过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患者、服务医生、服务医院。

《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2016)》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大军已经扩充到约36家。其中,已经实现落地运营的共有25家,其他11家在2016年已经公开宣布签约在建。

一方面是如火如荼的发展,一方面却频频遭受质疑,有人称2016年是移动医疗“移不动”的一年,初创移动医疗企业因遭遇严酷的资本“寒冬”而大批量死亡,老牌互联网医疗企业仍迟迟没有找到稳定合理的盈利模式。与此同时,也有民众表示疑问,互联网医疗到底靠不靠谱,其何时才能迎来自己发展的“春天”?

一度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医疗在2016年受到最大的质疑,主要是商业模式的问题,没有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基本是有投入、无产出,这也导致其发展处于低谷。”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说。

王航表示,当前互联网医疗市场可谓琳琅满目,如挂号、咨询、可穿戴设备等很多形态,每个创业者都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构建不同的商业形态,形成各种各样的创业公司医院开通互联网服务的意义,但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诊疗服务的公司却甚少医院开通互联网服务的意义,大部分创业公司没有做到让服务转化为商业价值。

的确,在独角兽创始人刘谦看来,互联网医疗在国内的发展仅三四年,其面临的问题还很多,如医学的含量不高、主要提供医学外围服务、现有体制不支持、医学法规还不健全等。

“中国移动医疗类APP同质化非常严重。”刘谦说,通过独角兽工作室对市面上超过1200款移动医疗APP的调查统计发现,超过四分之三的APP在做三件事:一是网络问诊,二是挂号支付或者陪诊,第三则是慢病管理。对照美国移动医疗类APP,大致可以分为:在线问诊、医生上门、慢病管理、医生预约、医疗服务比价、肿瘤云决策平台、用药追踪器、术后管理等多个类别,且分布均匀少有扎推现象。

互联网医疗看病实质需看清

此前,有院士专家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他并不看好互联网医疗,认为其看病不靠谱。

“所有医疗问题都可以拿这句话来说,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合适,应该区别看待。”王航说,以干细胞治疗为例,其在血液病治疗方面确实有疗效,但并不是适合所有的疾病,每种治疗方式都有其对应的疾病,不能一概而论,应认清其风险和疗效。

对此,贝壳传媒总编辑梁嘉琳表示,需要厘清的是,政商学各界对“互联网医疗”概念定义并未达成共识。一些人把健康咨询这类非医疗行为也视为“互联网医疗”。实际上,一些执业医师在非工作时段,和/或非经所在医疗机构授权,向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提供的健康管理建议(如针对饮食的营养健康、无临床症状的头晕胸闷等),尽管非常必要且有益,但这并不属于医疗行为。更有甚者,有的“咨询师”并不具备处方权,并不为咨询结果承担医疗责任,这也是需要引起公众重视的。

至于真正被卫生主管部门、公立医疗体系认可的是“医疗+互联网”,也就是把线下医疗服务搬到互联网上,最典型的应用是远程医疗,俗称“让别家医院远程为我家患者看病”,通常运用于大型三甲医院与二级医院之间、省会城市医院与县级医院之间。

“之所以有专家认为‘互联网医疗不靠谱’,是因为一些互联网平台模糊了健康咨询和医疗行为的界限,在入驻平台的所谓‘医生’没有诊疗权的情况下,或者在执业医师超出执业时段、执业地点、执业范围的情况下,‘越界’提供医疗服务。这背后潜藏巨大的医疗风险,一旦出了问题,咨询者可能投告无门。”梁嘉琳说。

复诊、会诊方面大有可为

上一篇:医院分诊排队叫号系统 妇幼保健院是定点医疗机构吗
返回
下一篇:无线医护对讲系统 三级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发展趋势展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