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电话
135-3656-7657
售前电话 : 135-3656-7657
2005年被称为国内通信网络向NGN演进的“元年”。在这一年中,不仅软交换产品的成熟度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同时,在我国固网运营商的推动下,软交换技术在网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PSTN长途网、固网智能化、退网TDM端局交换机替换以及提供大客户业务等方面的应用。与传统的PSTN比较,软交换网络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如对新业务的支持能力提高、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优化网络结构等。此外,软交换网络还成功地通过了大话务量的考验,这也表明,2005年,我国在向以软交换技术为主要特征的NGN演进方面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一、NGN在中国的相关应用和实施情况
NGN在国内的应用和实施目前主要体现在软交换技术的应用,并且软交换技术在国内通信网中的应用以长途层面为主,同时在本地层面的应用也开始启动。
在长途层面,软交换系统主要替代长途局进行呼叫转接,功能相对简单。2004年中国移动在长途层面就引入了软交换设备,中国电信也已经在长途层面引入软交换设备。同时,国内的几大运营商也都在开展R4方面的试验,以便在获得3G牌照之后,可以考虑采用R4方式组建基于移动软交换的3G网络。
在本地网层面,有两种主要因素在推动软交换设备的应用:一是有些PSTN交换机已经老化,业务提供能力较弱,面临退网要求,还有些机型的PSTN交换机由千国外电信设备制造商已经不再提供技术支持而缺少维护能力,也需要替换掉;二是固定运营商的网络智能化建设,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为了实现固网智能化,已经确立了可以利用软交换替换汇接局作为其中的一种方案,并且中国电信已经进行了软交换设备和固网SHLR之间的对接试验,在有的地方也已经采用了这种建设方案。还有一种潜在的因素也在推动软交换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即价格因素,除了传统电信设备厂商,许多互联网设备厂商也能够提供软交换相关设备,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厂商为了切入软交换这个新兴的市场,互相打起价格战,有的厂商甚至实施几乎免费提供软交换设备的方式,来达到切入市场的目的。但目前在本地层面,软交换应用还没有形成很大规模,软交换设备所提供的业务主要还是传统语音业务。
从上述趋势可以看出,不管是固定软交换还是移动软交换都会在中国有较大发展。由千固网运营商的业务开展和收入增长的压力要远大千移动运营商,所以固网运营商对NGN的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的步伐要比移动运营商快,其目的是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以及为向三网融合过渡做准备。2004年和2005年,中国网通和中国电信都在积极进行NGN的网络建设,固网软交换试商用省份巳达到28个,网络容量超过1000万线。
以中国电信为例,其NGN的发展计划可以分成5个阶段:2005年,中国电信集团总部要求DCl层面停止电路交换网建设,新建局点和设备扩容全部采用软交换技术,原则上中国电信北方各省停止新建电路交换机;从2006年开始,在DCI层面形成双平面长途骨干网,同时南方各省DC2层面停止电路交换网建设,部分省份建成省内软交换网架构雏形,在两年时间内,全网基本完成网络智能化改造;2007年,开始形成省级软交换网络架构雏形,提供VIP业务;从2008年开始,全国范围将基本停止电路交换网建设,南方各省建成省内软交换网和业务平台;2010年后,将完成电路交换网转型,形成以分组交换为主,电路交换为辅,软交换、IMS、PSTN共存的目标网络架构。
二、阻碍软交换发展的关键因素
尽管软交换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前途比较光明,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快速发展的阻碍因素。简而言之,阻碍软交换在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既有技术方面的因素也有管制方面的因素。
技术方面,主要集中在设备的成熟度以及接入层的服务质量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现阶段,固网运营商普遍认为软交换技术基本成熟、软交换组网与业务提供比PSTN更快速、灵活。但目前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互通较差,相关协议仍在不断完善,仍需运营商促进统一标准;软交换系统稳定性也还需进一步的大话务最验证;需要建立适合软交换的业务经营体系;需建立适合软交换的网络管理维护体系,解决IP承载网的安全、QoS问题,所以大规模商用尚需一定时间来实践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