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医疗专用ICU探视系统厂家-软交换技术面临的挑战

2023-10-20 12:48

          软交换技术脱胎于传统电路交换机技术,同时吸收了分组语音技术的最新成果,是电信网络发展演进的产物。虽然业界一致认可分组网络尿终将代替电路网络,但是到电路网络设备及作为网络基础的电路交换技术被淘汰仍然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传统电路网络支持的服务(如音频、视频等)在分组网络上也都需要进行平滑集成。软交换作为新的网络体系架构形式,它在支持新的网络和业务的同时,也必须提供传统的业务和接口。因此,构建一个实际的软交换系统以满足现时及将来的市场需求必将面临很多挑战。下面将对这些挑战进行分析,以更好地认识软交换体系结构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并满足市场需求的。

1.不同的接入协议

        软交换必须提供从现存的多种网络向全IP网络的过渡方式。从呼叫控制的角度,很垂要的一条就是要支持现存网络的多种信令接口,包括传统的中继信令接口(如SS7、R2和Rl等),以及传统的用户信令接口,如POTS、VS.2、GR303及ISDN等,软交换设备要求能够支持所有这些接口,如图

更多的协议需要支持

        除此之外,软交换还需要支持VoIP网络中定义的信令接口(如H.323、SIP及MGCP/Megaco),以及新的分组中继接口(如SIP-T、BICC、H.323等)。这是因为,随着新型网络的出现,住宅用户可能选用不同的接入终端(如基于MGCP/Megaco的住宅电话、基于SIP或H.323的IP电话),而且对于不同的接入连接,有多种操作环境可供选择。这些新的接入协议的操作方式与传统的接入信令有很大的不同,对呼叫建立及承载建立过程的要求也不同。例如,H.323终端在发起实际的呼叫过程之前先执行接入、授权及位置请求等协议流程,用以支持终端的移动性、位置无关性以及在没有物理连接的情况下对呼叫授权。类似地,SIP也支持终端移动性(在保持用户身份不变的情况下将终端绑定到不同的IP地址上)。这些协议还可以同时支待不同的或独立的承载建立过程(如H.323),而在传统的接入信令中,承载建立过程是与呼叫建立过程紧密结合的。这些协议的一些独特行为特征要求在软交换上支持不同类型的呼叫控制和用户管理功能。此外,由于软交换系统要同时支持传统的信令接口和这些新型的协议接口,必须将呼叫控制与承载控制区分开来。新协议中的动态注册行为也给软交换系统的用户管理增加了难度。

2.不同的连接要求

由于软交换系统必须同时支持基于电路交换模式和基于分组交换模式的用户线路及中继线路,因此需要支待两个SCN用户之间、两个IP用户之间以及分别处在不同域内的SCN用户和IP用户之间的“连接",软交换系统的接入方式如图所示。

丰富的的接入方式

        对于电路连接,承载建立过程总是与呼叫建立过程结合在一起的,但在分组连接中,这两个过程是分离的。相比于分组连接(包含多种编、解码方式及多种媒体通信),电路连接所支持的承载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分组及电路的连接都要求承载信道之间的交互。分组协议还支待在承载建立过程之间进行承载协商,而电路连接则不需要协商,因为两端的电路承载能力可以看成是相同的。

        分组终端之间的承载连接在终端之间直接建立,而对于电路终端之间或电路与分组终端之间的承载连接,还需要一个媒体电路交叉连接单元。因此,为了支持所有这些连接方式,软交换设备必须实现基本的与接入技术无关的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功能,与具体接入技术有关的功能放在特定的适配模块中实现。在一些重要的强制性业务中,如合法监听、紧急呼叫等,在分组终端之间直接建立承载连接仍存在问题。如合法监听,需要接入分组终端之间的承载连接,这要求通过软交换设备来控制,并由软交换设备所支持的媒体单元来完成承载连接。类似地,在紧急呼叫业务中,由于承载通路是直接相连的,信令通路的失败将导致对承载失去控制。这种情况必须在信令失败时就确定,但直接连接并不能指示承载通路是否已经建立。另一个例子是支持不同域内多个终端连接的会议业务。假设一个呼叫已经建立了分组连接,现在要求另一方加入,可以是建立在分组连接或电路连接上,则所有的承载通路都要被重定向到一个会议设备上(支持会议业务的媒体单元)。

3.智能终端与哑终端

上一篇:医护可视对讲机品牌系统厂家- 软交换系统参考模型
返回
下一篇:有线医护对讲系统厂家-软交换技术的优势有哪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