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电话
135-3656-7657
售前电话 : 135-3656-7657
由于软交换技术和相关标准本身还在逐步地发展和完善,软交换设备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应能够很好地适应这一动态发展特性。因此,UniNet软交换设备基本的设计思想是创建一个可扩展的、可剪裁的、分布式的软件系统,这种体系结构能够通过对不断出现和变化的标准进行无缝升级、快速合并,来提供投资保护。
为了满足软交换设备应用的种种复杂需求,软件系统的核心结构必须具备通用性及灵活性以容纳所有的功能并支持将来可能出现的需求。而这种通用性和灵活性需要通过满足两个基本的需求才能获得:一是要提供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内核以满足核心需求,二是要向软交换设备框架外围的其他实体提供通用的接口。其中核心部分至少需要提供以下功能:
•呼叫处理和连接控制;
•业务触发机制;
•面向业务控制的接口。
因此,UniNet软交换设计思想中有一个基本方面就是:通过一个规范的模式,也就是一个标准化的多方呼叫/会话模型,实现隐藏核心呼叫/会话处理和控制细节的要求,以达到抽象信令和同步通信协议,并封装它们的实现过程的目的。对于一个系统的发展和改进而言,这个多方呼叫/会话模型意味着,它应能够适应未来新出现的协议及调整后的改进协议,以及那些由不同的厂商开发的协议的特殊实现形式。
在这方面,可供借鉴的是IN-CS2(智能网能力集2)的BCSM(基本呼叫状态模型)。为了提供传统电路交换机中的呼叫控制和业务交换必需的功能,IN-CS2为大部分传统电路协议和接口定义了一个稳定的呼叫模型,并已经投人市场应用。经过长时间的考验,该模型已经相当成熟。然而,IN-CS2呼叫模型本身并不能满足软交换系统对功能和性能的要求,比如,为支持基于分组语音的协议,需要定义更高级的处理规则以及更为简便的业务控制接口。因此,基本出发点应该是在软交换设备内部以IN-CS2呼叫模型为基础,并对该模型进行扩展以提供IN-CS2本身不支持但在软交换结构中必需。从业务控制的角度,为支持传统智能网业务,软交换设备核心部分必须提供IN-CS2接口(即INAP接口),此外,软交换还需要支持ParlayAPI接口,以及本地业务逻辑接口。支持这些接口的方式有两种:
•提供一个综合所有接口的超集,包括IN-CS2接口及相对简单的Parlay接口中所有的消息/API和参数;
•分别提供两种不同的业务接口,一种是类似IN-CS2的面向消息类型的接口,另一种是类似Parlay的面向对象类型的接口。
根据我们的研究,ParlayAPI包含的主要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接口(包括多方呼叫控制接口MPCC以及多方多媒体呼叫控制接口MMCC)都可以从IN-CS2的INAP操作集中继承获得,因而软交换设备的设计可采用前一种方式,在IN-CS2接口的基础上开发一种供各种外部业务接口使用的业务指令超集。另一方面,为保证软件系统的模块化结构以及日后的扩展性,Uninet软交换设备的设计实际上采用了上述两种方式的综合模式。在内部的业务指令超集的基础上,再分别提供两种对外的独立接口模块,分别实现内部业务指令接口与IN-CS2的INAP接口以及与ParlayAPI接口的映射功能。
UniNet软交换设备的功能结构就是围绕这种核心结构建立起来的,它的特点在于:
(1)围绕一个抽象的呼叫模型建立核心子系统,其核心的呼叫控制功能基于IN-CS2的分离呼叫模型,定义了一套单纯的基本呼叫控制接口用于与外部信令协议的交互,并对CS2呼叫模型进行扩展以适应新的分组协议,将部分状态进行简化以避免CS2中烦琐的处理过程,并且核心呼叫控制也针对承载控制需求进行了改进,提供了针对承载控制的抽象接口,可以应用于分组侧及SCN侧的承载控制。
(2)外部的每一个信令/协议消息或事件都在协议适配子系统被转换成统一的内部接口指令。这种结构有助于更方便地为软交换设备添加新的协议,只需要添加新的适配模块来转换信令消息及业务相关的消息和事件。同时,这种内部的呼叫控制接口既适用于通过模拟事件激发的业务调用,也适用于基于数字消息的业务接口。
(3)软交换设备内的承载控制功能为媒体单元提供了抽象的接口,通过网关控制协议适配器可以将之转换为标准的MGCP及Megaco接口。承载控制功能支持SCN终端、IP终端以及这两种终端的结合,既支持IP终端之间的直接承载连接,也支持通过软交换媒体单元进行的连接。承载功能也可以支持SCN、IP终端之间以及混合这两种终端的会议功能,同时还支持多种媒体连接的建立模式(如快速连接及分离的媒体协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