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电话
135-3656-7657
售前电话 : 135-3656-7657
图集
午休时,无人的云医院诊室隔间。均王潇 摄
疫情期间,徐汇区中心医院设立“新冠工作室”为群众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后也称“上海市发热咨询平台”并接入一网通办。
“我在上班,”34岁的杨雪坐在工位上,对着手机说,“刚想起来药快吃完了,抽空看个病。”她向镜头这边的医生徐蓉报了这两天的血压。
这只是她第2次网上看病,却并不妨碍她迅速适应这种更为轻松的模式。3分钟后,她在手机上收到了处方,付费,药预定在第二天由国药送药平台送上家门。
对于徐汇区中心医院老年科医生徐蓉来说,在互联网上看病,气氛和在诊室不太一样:视频的背景有时是办公室格子间;有时是各式各样的客厅、书房;有时在私家车里甚至道路上;也有时,背景是床铺——长期卧床的患者以前都由家人代开药,现在可以自己和医生对话了……
在不受拘束的环境,谈话能抵达的深度也不太一样。徐蓉接过最长的一通问诊持续了半小时。一位53岁的阿姨,眉头紧锁,一口气讲六七分钟无法打断。徐蓉与她对话半小时后,她平静下来,说:“徐医生,我今天终于能睡着了。”
而更明显的变化是,线上等候的患者们似乎更有耐心。疫情期间线路拥堵时,最长需在线排队1小时。有患者会用iPad挂着,打个小盹再看看排到了没有;还有人上来第一句不是问诊,而是关心医生“吃饭了没有?”
上海发放首张公立互联网医院牌照8个月后,患者杨雪和医生徐蓉都感到,多年习惯的就医模式已经改变——挂号提前网上预约、医院内联网缴费、慢性病复诊可用互联网平台、医保在线结算……改变并不仅存在于上海。国家卫健委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目前已建成900多家互联网医院。疫情期间,国家卫健委44家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人次同比增长17倍,第三方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20多倍,其中线上处方流转增长近10倍。
但有一种声音认为,当前的热潮只是疫情风口与政策红利下的假性繁荣,互联网医疗的核心问题并未解决。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能否留住病人,这是一批院长和创业者在做的功课。
热潮
徐汇区中心医院,淮海中路陕西南路寸土寸金的地段,执行院长朱福硬是在门诊一楼黄金位置辟出一块“云诊室”。
下午2点,玻璃门隔开的不同科室里,各有一位医生戴着耳机与病人视频。杨雪就出现在徐蓉面前的屏幕上。
第一次听说“网上看病”,杨雪内心是拒绝的,“像是炒作的概念”。但3月份第一次摸索操作后才发现,“原来可以这么方便”;外企高管廖清此前常向70多岁的父母推荐她使用过的徐汇云医院App,两人每次都说“回头试试”却再无下文,这次,被疫情“逼上梁山”后,突然发现了新世界。
谁会来互联网上看病?与很多人想象不同的是,使用徐汇云医院App就诊的患者不少都是老年人。徐蓉的电脑屏幕上,5位预约者中,3位是60岁以上。
当然,这的确是疫情推动下的结果。
年初疫情突发而至,1月29日,上海市卫健委鼓励上海市级医院采用线上门诊等形式满足问诊、咨询和科普需求,减少线下就诊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因徐汇区中心医院2015年就已开设“云诊室”,医院迅速联合商赢互联网医院设立“上海市发热咨询平台”,接入一网通办,为发热、有呼吸道症状的群众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
徐蓉记得,那段时间,平台最多一天接诊10000号,是医院平时日接诊量的30倍。求助如何操作的咨询电话也一直没有断过。
热潮源于需求,也有来自政策的助力。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的政策接连下发。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等,均强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作用,大力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各地纷纷加快审批互联网诊疗平台:某市甚至11分钟火速审批互联网诊疗项目。
“从政策上来讲,热度好像是过去一块很冰的石头一下子变得烫得你的手都拿不住了。”朱福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