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电话
135-3656-7657
售前电话 : 135-3656-7657
新型医联体背景下的智慧医疗建设模式与路径研究卢喜烈 苗 锋 应致标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1 引言
当前,我国慢性病呈多发趋势,群众卫生保健需求日趋增加,而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城乡、区域之间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大医院医疗资源过度利用和基层医疗资源利用不足现象并存,基层医疗资源闲置现象严重。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1]《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2]《关于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年)的通知》[3] 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旨在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建立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改善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2 当前智慧医疗现状
智慧医疗是指“是一套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以患者数据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4] 医疗信息化是智慧医疗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处于从临床信息化向区域医疗信息化转变的阶段,智慧医疗发展迅速。
主要表现为:
一是临床信息化建设日臻完善。
我国绝大多数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使用了电子病历系统,部分发达地区的乡镇卫生院也拥有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而且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与省市医疗机构的联网,江苏、上海[5]、浙江等地已经实现了区域内电子病历共享。
二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框架基本显现。
国家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区域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个别地区已经建成了省级卫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如云南省基于“大卫生”的概念,与IBM 打造了省级医疗信息化资源整合体系,涵盖了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药品供应保障、行政管理和医疗保障五大体系信息系统。
三是重点应用系统功能逐步深化[6]。
医疗“一卡通”、预约挂号系统、远程医疗、急救医疗等都得到了较大发展。虽然我国智慧医疗建设在国家的支持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目前仍处于基础阶段,智慧医疗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传统医联体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7],智慧医疗服务评价体系不完善,关键技术保护机制不健全,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水平较低,卫生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系统安全问题面临考验[8]。
为此,我们探讨了新型医疗联合体模式下智慧医疗体系的建设模式和实现路径,为加快推进我国区域医疗资源纵向整合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3 智慧医疗总体设计
3.1 总体思路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的指导意见》[9]的指导下,采用云技术搭建智慧医疗云平台,以云平台为纽带,在县(区)域范围内分别面向城市和乡村建设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形成“县(区) - 乡(街道) - 村(社区)”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云平台可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层卫生信息平台、医院信息系统(HIS)实现互通。
建设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基层慢病管理、居家健康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管理等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为百姓提供健康检测监测、远程会诊、视频问诊、双向转诊、慢病跟踪管理、居家健康管理等服务,实现全国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健康检测终端、居民及相关管理机构的联接。
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与社保、支付、药品配送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对接,打造智慧医疗服务的闭环。在此基础上,针对省市县大型医疗机构业务交流和县内上转疑难重症患者等需求,可向上依次对接市级、省级、国家级医疗资源,逐步搭建起远程医疗协作网络体系,实现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5 个层级数据互通和医疗资源共享,打造整合型、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
3.2 系统功能
3.2.1 远程医疗会诊
由申请方通过云平台向专家端申请远程会诊,受邀方接受申请,开展远程会诊并出具诊断意见及报告。依托远程会诊平台,实现小病社区解决,疑难急重疾病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接受专家的服务,必要时再进行远程会诊,以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3.2.2 远程影像诊断
通过医学影像处理系统、远程医学影像阅片及讨论系统,利用影像数字化一体机,将医院现有检查设备生成的结果进行数字化转换存储,通过网络远程访问病历数据,将患者的医学影像资料和病历资料完整地传递给影像诊断专家,从而获得权威诊断。
3.2.3 远程心电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