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电话
135-3656-7657
售前电话 : 135-3656-7657
过去一周时间里,整个医疗圈都被一份在网上流传的互联网医疗监管草案搅动得颇不平静。目前方案虽未正式确定,但政策草案中关于互联网诊疗将被限制的规定,已经引起了舆论争议。
而在5月14日举办的“2017第十三届中国健康产业高峰论坛上”(以下称“论坛”),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对互联网诊疗活动“质量与安全”的反复强调,则为监管者对互联网医疗的态度和思路做出了注脚。
首诊诊疗业务或受限
在论坛上,焦雅辉表示,根据国家卫计委的前期研究,互联网医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涉及医疗核心的诊疗业务,比如在网上看病、开药,另一类是诊疗以外的非核心业务,如给患者、医生、医院等提供的线上咨询、挂号、支付等服务。
对于前者,即涉及诊疗的核心业务,焦雅辉反复强调,质量和安全是“不能突破的底线”,因此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制。“医学既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科学”,“为什么叫医疗临床,临床就是一定要面对面给患者提供服务”,“悬丝诊脉这是神话故事”,焦雅辉表示。
这一监管思路,在近日网络流传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集中体现为有关“允许开展的互联网诊疗活动”,仅限于医疗机构间的远程医疗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慢性病签约服务的规定。
一名接近国家卫计委的医疗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网上广泛流传的互联网监管政策征求意见稿确有其事,只是在内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流了出来。
征求意见稿提出,医疗机构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活动。焦雅辉则解释称,涉及医疗核心的诊疗业务,“一定要强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资质问题”,“对于首诊的病人,绝对不可以说将来得病了,打开电脑说问问医生怎么办”。
而全球范围内,目前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被不少业界人士认为比较成熟的只是远程医疗和慢性病患者管理。焦雅辉认为,远程医疗和慢病患者的用药调整,都是连续管理的过程,医生对病人的情况已经非常清楚,后期可以借助可穿戴设备做日常健康监测,如果病情有变化,再建议病人到医院里找医生当面看病。
“任何国家对医疗行为都是严格准入和监管的”,焦雅辉还表示互联网诊疗首诊,随着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诊疗范围肯定还会扩大,不仅仅局限于远程医疗和慢病管理,比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最早的初衷是远程做手术,所以未来也不排除互联网诊疗的范围可能会逐步扩展到远程手术,只是“目前来讲,还达不到这个程度”。
线上诊疗收紧
尽管从征求意见稿到方案最终确定,还需要经过各政府部门层层协商、报批,才能最终公诸于世,但事先流出的监管草案及监管者的表态,却已足够引起行业波动。
互联网医院的准入规则或将发生变化。征求意见稿提出,互联网医院只能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提供互联网诊疗首诊,并获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同意。
《征求意见稿》还指出,未来互联网医院的服务范围,仅限于医疗机构间的远程医疗服务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慢性病签约服务。
在2016年9月,银川市政府接连通过三个文件,明确无需线下实体医院,就可实现医生多点执业政策,这使得好大夫在线经营的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成为中国第一家完全虚拟的互联网医院。
但在今年4月18日,好大夫突然宣布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签约,后者将成为线下基地医院。与此同时,其收购了一家基层医院。根据好大夫在线提供给财新记者的信息,其关于远程医疗服务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慢病签约工作从2016年底就已经开始大力布局,并作为2017年最核心的业务方向。
除了准入规则,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医院的名称也做了规定,即医疗机构不得使用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网络医院等名称。
此外,征求意见稿提出,未经国务院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颁布相应医疗机构类别和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不得擅自设置审批虚拟医疗机构。对于政策出台前已经设置审批的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网络医院等,设施审批的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政策发布后15日内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