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电话
135-3656-7657
售前电话 : 135-3656-7657
平安健康推出“平安健康管家”APP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专科医生线上医疗咨询服务。据悉,目前,平安健康医学咨询平台目前已上线全科、内科、儿科、妇科、骨科等10多个科室,全职在编专业医生300人。未来计划是2015年底达到1000人,五百名医疗专家的医资团队。此壮举令移动医疗在线问诊的小伙伴们错愕不已,毕竟平台要养全职医生还属先例。
在看病难的情况下,在线问诊的出现并非毫无意义的。过去的方式是依赖黄牛排队拿号,否则自己凌晨就得排在医院门诊部。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门诊号是稀缺的,所以黄牛才能赚到钱。医院的医生有限,这决定了各科每天最多只能接待二三百人。专家的号更难,每天限号几个,十几个。这又说明什么?这说明优质医生实在太少,病患实在太多。用供需来分析,供给太少,需求量太大,那么提供问诊、诊断的服务一定是很贵的。但是由于我国医疗机构以公立医院为主,在医疗服务上实行了十年都不变的价格管制。有医生自嘲:医院打针的还不如街头自行车打气的。
看病难这个症状如果不从解放医生、公立医院改革、医学教育改革着手,是很难有所起色的。所以也有人觉得,移动医疗的在线问诊似乎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医生都没有解放,而在线问诊最核心的资源就是医生。张强医生集团是很罕见的创新(当然国外早就有了),能够脱离体制的医生必须具备自力更生的能力。但是在体制内待久了,从利益也好、习惯也好、思维观念也好,从各方面来说,大部分医生并不愿意脱离体制。这就给移动医疗在线问诊的运作造成障碍。能够被吸引到这个平台上来的医生还不多,多以兼职为主。近日,平安健康宣布他们以雇佣全职医生为用户提供更好更专业的问诊服务。我想,这个固然是好,但也许还不如人家兼职的好。为什么?
一、问诊无法提供真实的医疗服务
由于医疗咨询的专业特殊性决定了在线问诊为解决患者的疑问以及对疾病的确诊是很有限的。甚至在一问一回当中因语言表述不达意而产生误解,从而引起麻烦。可见,问诊实际上解决不了看病,医生的专业诊断还需要根据相关检查、面诊做出判断。在线问诊的功能更多体现在让患者找到医生,可以避开公立医院漫长的挂号途径,与医生预约甚至加号。在线问诊遂能逐渐演变成预约加号,最后还是要实现问诊落地。
二、问诊演变为加号加费 市价体现医生价值
平台为医生与病人提供信息当然是有价值的。对于患者来说,不再托关系就能找到专家预约加号,这个太有吸引力,需求未来会很大。而医生也确实需要患者源。除了三甲大医院的医生很忙无暇顾及,但是能在平台上兼职去做问诊的医生有寻找患者源的动机。把医生与患者各自的需求对接起来,这个信息媒介很了不起,是有价值的。平台如何通过信息对接挖掘真金,才是长久之计。医生与患者在越来越多的交流中逐步形成合作与交易,这个交易首先体现在问诊落地,预约加号。而这个交易所能达成的价格是有效的信号,体现医生的价值,也让患者得到更多优质的服务。这等于是在公立医院挂号系统外面开辟新的市场,主角就是医生和患者。这个市场会不会形成一个规模,会不会倒逼公立医院的挂号物价体系的改革?我想,这种严峻的形式一定会对公立医院系统产生影响。就像在打车领域,打车软件撬动了出租公司利益一样。未来,打车软件被允许批准自己的专车服务,那么出租司机真没必要交什么份子钱智慧医疗问诊系统解决了什么问题,出租公司牌照会轰然倒塌,这些都是垄断之恶。
三、全职医生问诊服务如何落地
即便医生暂时无法解放,无法自由职业。但是要想在公立医疗体系外形成医疗服务的市场价格,兴许可以基于这样一种问诊平台来做。当然最后的诊疗落地脱离不了地面上的医院和诊所。而医院与诊所有市场准入的严格要求,可以说完全是被卫计委捏在手里的。平安健康的模式,其雇佣全职专业医生,落地怎么解决?这些医生如果不在任何医疗机构任职,他们接下去如何安排病患?平台不可能只做初级问诊而不落地,尤其是考虑到投诉风险时,这种问诊的功能只能朝引导病患落地的方向走。所以那些兼职的医生是有优势的,他们可以安排病患,不用担心下一步。我想平安健康一定在思考这个问题,究竟是找合作医疗机构还是自己开诊所?反正他们不太可能自己开医院。如此想来,我也便开始理解丁香园为什么要开自己的诊所。
四、问诊平台基于信息需求挖掘价值 采取对用户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