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护士站呼叫主机系统 公立医院入局互联网医疗,如何跑出“速度与激情”?

2023-10-18 11:39

2000年左右,一众在线医疗信息服务平台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数字化医疗开始萌芽;到了2019年,预约挂号、检查结果查询、复诊续方、非处方药和处方药购买以及健康和慢病管理等服务已能广泛在线上开展,数字化医疗布局日臻完善;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加速了数字化医疗的发展,使更多线上医疗行为“常态化”。

有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数字化医疗市场的用户渗透率由38%增长到了70%,数字化浪潮已然到来。在这种新形势下,国内互联网医院建设成效如何?如何打通医院各科室之间以及各医院之间的信息壁垒?医院互联网建设如何实现共赢?成为目前各大医院及企业关注的焦点。

9月18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台湾台北医学大学万芳医学中心互联网医院业务模式,海医会医院管理专委会、浙江省医院协会,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共同举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之“分论坛二:数字医疗的现实与未来”上,国内医院、互联网企业内的专业人士,对此展开了深入讨论。

人工智能成为数字医疗发展的“助推器”

作为我国智慧医院建设的监测指标之一,电子病历的分级评价工作引起了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视。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件,颁布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价的相关标准,同时将电子病历的评级工作纳入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当中。

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叶全富阐述了当前我国电子病历分级评价工作建设的进展。他表示,全国电子病历的分级评价开展多年来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叶全富介绍称,2019年度参与电子病历分级评价工作的医院的平均级别是2.08级,初步实现医疗机构中信息部门之间的内部数据交换。尤其是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政策出台后,医院的积极性和水平明显提升。三级医院电子病历的级别从2011年的1.58级上升到2019年的3.11级水平。医院的科室部门之间基本实现数据共享,完成了电子病历系统的初步的建成。其次,电子病历系统的功能应用水平整体呈现出东部高于中部和西部的态势,大部分医院的评价级别在三级及以下,目前还没有一家医院能够达到最高的八级评级。

谈及当前存在的欠缺和不足,叶全富直言,各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于电子病历建设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例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地区,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并成立省级专家组,指定和下发相关的指标要求,对于该地区智慧医院建设触动较大。但有些省份由于人员、经费、评审专家资源等问题,还未能全面深入地开展这项工作。

此外,电子病历系统数据质量不高,采集的数据完整度、准确度还有待提高;部分医院对电子病历信息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门负责信息安全的管理人员,相关制度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

对此,叶全富建议,首先要提高数据质量。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病历普遍存在数据质量不高的问题,对数据采集源头质量没有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无法保证后期数据使用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加强信息的安全性。建议各地的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医院在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方面的管控和监管,各省要成立电子病历的专家评审组,加强信息安全方面的分级评价工作,同时各省应加强信息安全的学习和培训等;最后,要全面提升全国电子病历平均级别水平。电子病历的四级标志着医院内部全部信息实现共享,包括患者用药、检查、护理、治疗、手术等方面,实现药物药品的配伍、相互作用的自动审核、合理用药的监测等功能。对于三甲医院来说,四级也是其实现院内数据统一管理、智能化应用等高级别要求的必由之路。

说到数字医疗自然离不开人工智能这一话题,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致贺信中深刻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在我国数字医疗的进程当中,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也成为助推数字医疗发展的不懈动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丁克峰畅想:“我们相信,在二三十年后,人工智能会根本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会明显改变医疗服务的体系、方式以及结果。”

据了解,目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已将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到诸多场景,不断探索数字科技与医疗垂直领域地深度结合,并取得了令人瞩目地成果。例如,在抗疫过程中,医院在前期已铺设成熟的5G网络基础上,迅速建立了一套整合红外测温、VR探视、智能机器人和数据指挥中心的指挥管控系统,并搭建完成全国首个5G ICU,具有AI镇定评分、防跌落、自动调温调光,医疗设备云端互联,VR远程监控探视等功能,在抗击新冠疫情和救治“6.13”温岭爆炸伤患者过程中均发挥巨大作用,获得2020“绽放杯”5G助力疫情防控专题赛一等奖。除此之外,医院获评浙江省“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中心”,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开展了多项应用研究,如影像智能辅助诊断软件、基于AI的CDSS系统、疾病风险预测模型、AI智能ICU监测系统等,并与业内顶尖技术方合作,开展利用无人机、5G机器人、可穿戴无线监测设备等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医疗健康服务的边界。

上一篇:护士站对讲主机系统 2022年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
返回
下一篇:医院ICU对讲系统 两会声音:挖掘互联网医院潜力,推动“互联网+医疗”模式健康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