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电话
135-3656-7657
售前电话 : 135-3656-7657
HIS的创新与发展是医院信息化核心话题之一,在当下互联网、智能化、大数据浪潮的背景下,医院面临的外部环境日新月异,电子病历评级、互联互通+、智慧医院建设都是医院面临的大考。近30年的HIS从业经历,使我深刻理解医院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做的工作其本质无非就是:诊疗和结算。
技术的价值体现在于技术本身,对于技术实践主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及推动作用。在“数字赋能”的当代大环境下,以个人从事HIS的职业视角,探究HIS历史变迁交织医院管理模式的发展变化,诠释数字如何赋能医疗行业,非常有意义。在《中国医院信息化30年》的开篇有这样一段描述:回首中国医院信息化走过的30多年历史,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步伐,交织着国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披荆斩棘和全球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几乎是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才造就了今天医疗信息化行业的繁荣发展、应用创新的百花争艳和百亿级的新兴产业。总结起来,HIS 30年的发展交织着国内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披荆斩棘,给医疗卫生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满足并超越着医疗机构的需求。
HIS萌芽:始于“跑、冒、滴、漏”管理需求
HIS萌芽期,医院管理模式由原始粗放的管理向基于信息的管理过渡。医院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是规范收费,加强物资尤其是药品的管理:一方面是“跑、冒、滴、漏”的医院管理需求,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医院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双驱动,1995-2000年这五年时间成为中国HIT行业一个关键的拐点。
打印发票替代人工开票,HIS系统的胚芽期。现实需求产生了HIS数字模型。1995年,门诊人工发票、住院人工记账是大多数医院门诊、住院处财务的主流。市级甚至个别有实力的县级医院引进单板机型的收款机,很快因其功能单一、设备性能差,便被新涌现的计算机系统替代了。单机应用很快淘汰说明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不仅只存在单一票据改革这一点上。当年在需求调研工作中,访谈某些医院院长,仔细聆听并领会医院要解决的问题核心点,实际存在的问题,上升到信息视角来考虑,核心应该是在部门间建立一种协同机制,其实这就是“HIS信息系统模型”的雏形。
到今天来看,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将现实中各种杂乱无章的需求,上升(翻译)到信息系统中,再从信息反馈到应用,从而推动现实的各种需求提升,应该是“数字赋能”最好的解释。HIT人要理解并且深度理解需求,并据此产生出应用的数字化模型,这就是行业经常说的既懂医院管理又懂计算机的人才非常缺乏,或者说当前医院信息系统难以推进的因素之一。
系统产生,HIS萌芽期。所谓系统是由若干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事物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这是网络系统建立的意义。我便是在这个时候踏入这个行业,1995年初在我们刚起步进行HIS研发时,泰安市某县级中医院已经和济南某公司合作鉴定了科研成果《医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全院联网落地应用,当年气势非常震撼。这项成果落地应用有了案例参照,其可行性和发展前景给我们研发指明了方向。其成果鉴定书我一直珍藏多年,并因此和研发的主要工程师交了多年的朋友。做对的事情,合作共频的人,一直影响着我对行业协同意义的理解。
HIS研发基础。人才和试点用户都是HIS项目成功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原单位业务范围是医疗设备管理维修以及医学仪器设备研发,和医院有着非常好的合作关系。电脑化系统又是非常吸引人的新生事物,不是特别难就与某医院签订了定向研发合作协议,预付研发资金很快到位。HIS研发的任务关键点在收费、结算上。研发组人才得益于当年单位专门成立的医学仪器研究所,招聘了十几位高校毕业生,组建了4人研发组。那个年代电脑的春风还未刮进这座小城,以至于科室对外都不知道如何命名:网络部?不全对;
软件研发?也不对。我2002年末进入医院工作时,依然遭遇同样的尴尬境况。没有一个文件依据,对HIS这个专业该如何命名,甚至到了2005年医院单设独立部门“计算机中心”,上级卫生部门不予审批,原因是这个部门一直没有编制。正如我们同行大多数人的经历一样,大部分人始于财务科,或者始于统计室,到今天医院有独立的计算机中心或者信息网络中心甚至数据中心等。从医院内部对这个专业的科室命名历史,从0到1的变化,验证了医院模式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