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电话
135-3656-7657
售前电话 : 135-3656-7657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部署,加快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制度,2019年7月18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和现状评估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操作导向开展体检评估工作。近期,全国各城市体检评估报告陆续上交,节选整理后,供大家学习参考。
上海篇
1、评估的整体架构
结合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国土空间近期规划的编制,开展综合性实施评估工作,从而真正实现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管全过程闭环管理,构建起“空间合一、时间合拍”的空间规划体系。
“上海2035”确定的“目标-策略-指标”对应表(部分)
“上海2035”实施全过程管理框架示意图
2、组织保障
强化市级层面统筹和部门协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运作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动员下组织全市各部门共同开展监测评估工作;强化部门协作,由市规划资源局、市统计局共同牵头组织开展年度监测的数据采集和报告编制工作,市级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报送指标数据和信息资料,对最终成果进行联合审定,最终纳入全市的规划监测评估主题数据库。探索稳定、统一的数据获取机制。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会同市统计局,依托市社会经济数据平台和大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平台,积极探索建立稳定的人口、经济、社会、行业等数据收集机制,以确保数据准确、即时更新、资源共享。
3、公众参与
坚持“开门做评估”的工作思路。一方面,采取论证会、公众满意度专项调查等切实有效的形式,广泛收集、了解市民和社会各方对“上海2035”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委托相关专业调查机构对总规实施的公众满意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将主要结论和观点纳入到监测评估报告中。另一方面,强化专家咨询,通过专家咨询会和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与专题研究等形式,针对总规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和监测评估结论进行“把脉问诊”,为监测评估工作提供指导和决策咨询。此外,为保障监测评估结论的全面客观、科学准确和公正公开,委托具有相应规划编制资质的第三方研究机构负责监测评估报告编制,并形成由市相关委办局、编制技术团队、专题研究团队等共同参与的开放式格局。
4、方法创新
紧扣“上海2035” 提出的“目标-指标-策略-机制”逻辑框架,在落实《市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技术指南(试行)》要求的基本指标和推荐指标基础上,参考纽约、伦敦、东京、首尔等国际大都市规划指标体系,围绕“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三大发展目标和空间绩效,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安全”六大维度,构建一套符合“上海2035”实施特色的“可动态跟踪、可持续维护、可国际对标”的监测评估指标体系。
“上海2035”实施监测评估指标体系框架示意图
在聚焦指标动态变化的同时,上海在实施评估工作中,一方面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通过收集和持续跟踪各世界知名全球城市指数评价,研判上海当前所处的国际地位和发展水平,分析上海具有的发展优势和需要补齐的短板。另一方面,充分依托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整合多元数据,围绕重点领域空间分析开展“精准监测-复合诊断-综合评估”,持续助力监测评估工作的有效性、精准度和可视化,在更好地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支撑的同时,将数据和分析成果纳入局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并逐步稳定数据更新机制和渠道。
5、关于城市建成区的规划实施评估:15分钟生活圈
“上海2035”明确提出积极探索渐进、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模式,以存量优化来满足未来发展的空间需求,将构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 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公共资源配置和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基本单元,将设施配置与人的活动相对接,匹配空间与社会属性,有效分配公共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持续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市民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