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病房对讲系统 远程影像与区域pacs、云pacs的区别?

2023-10-18 11:36

远程影像,以区域上级医院为远程医疗诊断中心,构建远程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各基层医院点对点,多点对多点的跨医院、跨区域、体系配套的远程医疗服务,开通远程诊断、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等服务。

区域PACS:

区域PACS是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局出发,以区域内代表性医院为核心,通过构造区域内部的医学影像信息交换平台,以实现区域内医院的医学影像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一般区域PACS数据中心与县级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幼医院以及县各级医院通过卫生专网或电信级网络进行互联互通。主机:配置两台中高端PC级服务器,一台部署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系统,一台作为数据库服务器,两台互为热备。

典型案例有博为软件与卫计委合作的宜章模式、 桂林灌阳县人民医院+9家乡镇卫生院等。。。

区域PACS和云PACS大致相同 ,只是存储方式不同。

云PACS系统存在的问题:

云PACS系统最早由中国电信推出的,中国电信为了推广自己的云存储(早些年电信的云存储建设过剩),找了一家PACS厂商合作,联合推出云PACS方案,发展到目前,为什么用户量还是如此少,特别是大三甲医院都不愿使用,主要是因为存在如下问题导致的:

1. 云PACS存储的网络安全问题

云PACS存储设立在电信云端,医院的设备需要与外网物理上联通,因此外网的病毒可能通过网络损坏CT,MRI等设备,这种由于病毒导致的设备故障GE和西门子等厂家都不是免费维修的,有的病毒因为存在网络上,还不能彻底清除,可能存在反复,后期设备的维护费用可怕。比如最近爆发的勒索病毒,锁定文件后杀毒软件丝毫没有办法。

2. 网络传输速度问题

目前电信能提供的网络传输速度只有100M(理论上的,测试基本都只有20M),这个网络对于普通的家用或者办公用来说,还是可以的。但是众所周知,医学影像的数据量都是非常大的,特别是目前高端CT设备,比如GE的宝石CT检查影像,一个病例的检查大到3G的数据量,(/100=240s,网络的利用率最大只有30%,完成一次传输12分钟,完成一次报告需要两次传输,完成一次报告传输时间需要24分钟),我们有个小医院客户,前几年一直用的云PACS系统,后来医院发展好了,买了台64排CT,因为网络不是总有100M,网络有时拥堵的,做一个病人传输数据需要3个小时,因此只能无奈的更换PACS系统。

一个大三甲医院可不止一台高端CT,还有很多设备,所用用云PACS系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典型的PACS系统使用局域网,而局域网基本速度都能到1000M,很多能做到,比外网速度快10倍,100倍。

3. 数据所有权和保密性问题

对于大医院来说,医疗数据都是宝贵的财富,基本上都倾向于存储在自己手里医网云pacs,比存储在云端要踏实。

4. 系统的实用性问题

云PACS系统只覆盖DICOM标准功能的很基本的功能,功能覆盖面不全。

5. 费用高昂

使用云PACS系统的用户,大部分都冲着不用购买存储设备这点来的,觉得不用购买存储设备可以节省很多钱,计算费用的时候都是静态来计算的,但是影像科室的数据量增长都是非常可怕的,特别是大型医院,一般市级的三甲医院的数据每年都在30T以上,5年后的数据将达到150T,要继续存储数据,每年的花费差不多可以购买同等存储设备了。所有持续使用云PACS系统的医院,都是数据量比较少的小医院。对于大数据量的医院来说,购买自己的存储设备,配置一个维护人员,要划算得多。

综上,一个事物的发展,不仅仅看技术概念是否先进,也需要契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市场就是最好的说明,身边的医院有几个是用的云PACS系统的呢,虽然它带着云存储的光环,发展了10来年,也许有一天医网云pacs,技术发展更好了,电信宽带网络速度到了1000M,单个存储达到了T级别,云存储费用更低了,云PACS可能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吧。

上一篇:ICU病房探视系统 从智慧门诊到智慧住院,肿瘤医院让百姓就医少跑腿
返回
下一篇:医生护士站主机系统 【媒体看高心】新华社:智慧门诊部解锁问诊“新姿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