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重症病房探视系统 用数字化体系筑牢乡村振兴健康基石

2023-10-18 11:23

本报记者 刘喜梅

促进乡村医疗卫生健康发展,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医卫界委员界别协商的重点议题,也是全国政协4月即将召开的双周协商座谈会的议题之一。

“乡村医疗卫生健康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受限于医疗资源的整体短缺与分布不均,在广大乡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相对薄弱,仍然面临着诊断难、用药难、信息化水平差、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不足等痛点。”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表示,要夯实兴村振兴的健康基石,数字化体系的建设是重要且可行的手段。

医疗基础薄弱可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拦路虎”

“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存在显著的区域和城乡差距。以公共卫生为例,乡村医务人员缺乏农村?智慧健康站,而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更少,有些乡镇甚至没有设置公共卫生人员。与城市的卫生环境管理日趋严格相比,乡村生态环境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乡村污水、垃圾的处理能力差,基础设施落后,传染病及各种慢病容易流行。这些短板,就导致了乡村居民公共卫生意识薄弱,在面对流行性疾病时会出现轻视或恐慌情绪,使得流行性疾病的控制难度增加。”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原主任杨杰孚向记者介绍。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集团董事长何伟也深有同感。以全国政协委员身份履职10余年来,何伟每年都会下到基层去做专题调研,对于乡村医疗的现状和困境也深有体会,并多次就“健康扶贫”“乡村医疗振兴”建言献策。

在何伟看来,虽然我国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全面胜利,但脱贫不是终点,还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范贫困反弹并实现乡村振兴。特别是对于农村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因为经济地位相对脆弱,一旦患上重大疾病,更容易出现因病返贫的情况。因此,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效率和水平,显得尤其重要与紧迫。

“2021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乡村振兴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因病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的通知》,其中就明确要求,对于国家乡村振兴局认定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调查核实其健康和医疗综合保障情况,及时开展分类救治,按照规定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综合保障政策,加强综合救助和帮扶。这也说明,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因病致贫、返贫很可能会成为‘拦路虎’,因而需要对乡村医疗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何伟建议。

数字化可以缓解医疗资源不均难题

如何让农村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让乡村居民安心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杨杰孚认为,应该加大对乡村医疗的投入,特别是应该加强乡村医疗的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远程医疗对提高乡村医疗水平及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与城市差距较大,通过乡村卫生信息平台与相关上级医疗机构达成远程医疗协作,可以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资源互补、协同与高效运行。”杨杰孚说。

同样来自北京医院的全国政协委员陈敏,也建议通过数字化建设来推动城乡医疗均衡化进程。

作为一名影像科医生,陈敏发现,我国各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除了造成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同样也导致了影像科医生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影像科医生都集中在城市大型医院,乡镇基层医疗机构无法及时对医疗影像做出正确诊断,直接导致乡镇基层医院无人问津、城市大型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

即便在大型医院,日益增长的影像诊断需求和捉襟见肘的影像诊断医生也是医疗影像诊断的主要矛盾之一。因为,培养一名合格的影像诊断医生过程十分漫长。据陈敏介绍,我国医疗影像数据的年增长率约为30%,而影像诊断医生数量的年增长率仅约4.1%。例如,北京医院单个CT室平均每天接待150例肺结节筛查患者,薄层CT在检查环节产生200~300张左右的影像,每位医生每天共需要筛查3万张CT影像,这样的工作强度下容易造成医生漏诊或误诊,引起医患纠纷。

“其实,不管是在大型医院还是助力乡村医疗,利用智能化技术就可以巧妙解决现阶段影像诊断医生资源缺乏问题。”陈敏表示,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医疗影像是医生的眼睛,是疾病筛查和诊治最主要的依据。我国的医疗影像发展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实现了从模拟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过渡。“所以,在医疗影像正处于数字化转型时期的当下,通过医疗影像数据的互联性、智能化建设来推动城乡医疗均衡化,让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影像检查,通过数据互联分享给上级医院远程做出诊断,一方面有利于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另外一方面也有望将分散在各家医院的医疗数据进行整合,形成患者医疗数据历史档案,使诊断更加精确。”

管理科学,数字化才能持续为乡村居民健康赋能

上一篇:病房床头呼叫器系统 健康医疗企业IPO数据合规重点问题与应对(上)
返回
下一篇:医院分诊排队叫号系统 打造互联网医院新模式,西安杨森与交大一附院开展战略合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