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前电话
135-3656-7657
售前电话 : 135-3656-7657
马恬蕾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标题:“BIM+物联网”模式将为医院建筑运维管理带来哪些变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BIM技术出现在美国,本世纪初在我国开始进行应用,直到今日,BIM已经成为了设计和建设阶段的常态化工具,距离BIM的首次提出已经将近四十年。而距离1998年英国工程师Kevin 第一次提出“物联网”概念也已经过去了21年。“十三五”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建筑业的信息化水平,着力增强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本文介绍了一种结合了BIM技术和物联网的建筑运维管理模式,并探讨如何更好地应对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局面。
一、建筑运维管理传统模式
建筑运维管理从功能内容上来说,可以分为空间管理、资产管理、设备与管路系统管理、综合安全管理以及能耗管理。运维管理从建筑的各个部分入手,通过对全建筑范围内的空间以及设备设施的管理,来保证在全生命周期范围内建筑内的生产、生活活动可以有效安全的开展。
传统的建筑运维系统架构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网络为桥梁,采用现场控制——远程控制——顶端管理三层架构,通过多种通信协议配置建筑内的各个子系统,以系统集成的方式来实现对建筑物内各种设备和各个子系统的综合管理和集中监控,以此来达到对整体建筑运维的管理。
这样的传统运维管理模式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在这样的架构下,各个子系统之间相对独立,协调运行非常困难,配置工作量很大,同时在加载时开放性很差。建筑运维管理的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缺乏专业统一的有机管理,部门跟专业隔离维护各个子系统,这就把建筑分割成了多块分散零碎的内容,没有把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运维管理。在这样的一种模式下,不同部门的信息没有整合,也无法进行关联和更新。
第二个问题是医院建筑结构跟系统组成相当复杂,但是与此不匹配的是,运维信息的管理方式相当原始。依托于这样的一个系统架构,各个系统的数据都在孤岛上,数据采集不全也难以共享。以我们自己的项目为例,在竣工后进行移交时,大部分资料还是以纸质的或者电子档逐一进行移交,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词汇来说,就是很有仪式感,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往往要翻越大量的图纸和资料才能找到问题源头。
第三点问题是是建筑运维管理的标准化难以推进,大多数还是以经验化的管理模式在进行。目前有很多医院的运维管理委托外包团队来完成,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外包团队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最后,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是被动式的,缺乏预防式的维护,系统内的数据不能够进行关联、计算及模拟,也就是不能够进行预判,这对医院这样的重要建筑来说,很不利于故障的预查和突发事件的处理。
二“BIM+物联网”运维管理模式
我们想要的是怎样的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理想的运维管理应该是打破部门分工界限,从医院建筑整体出发,结合各专业运维知识库,纵贯医院运维全流程、全视野的可视化交互式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系统可以很好地整合建筑内的各个部分,子系统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壁垒,信息可以最大化地存储、积累、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能够集成各个子系统并且可以将各个子系统的信息进行关联与协同管理的平台。建筑信息模型(BIM)在目前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工具。BIM可视化管理平台作为一个可以持续更新的建筑信息数字化平台,能够实现建筑信息的互联互通,各个专业之间信息可以积累并关联,模型的可视化为运维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实现了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跨专业、透明化、简单化的协同管理模式。
有了这样一个平台,接下来是数据的填充,也就是这个题目中的物联网部分。“物联网”这个名称非常直白的说明了这是一个“物体的网络”。通过感知层设备,建筑能够全面感知环境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而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则构成了信息基础。